为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与管理,学校今年将继续使用知网论文查重“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全面检测。为做好检测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毕业论文内容的要求

毕业论文应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由于英语专业的特殊性,毕业论文内容的要求应结合专业的特点作出要求)。
二、时间安排:
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名单于2018年3月2日前公布,盲审论文网上提交截至时间为2018年3月5日上午10点。具体操作方式将另行通知。
三、检测方式和检测时间
学校使用同方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检测,样本的选取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首检时间最迟在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前一周进行;复检时间在第一次检测公布结果一周后进行。
四、检测工作程序
1. 教务处根据应届本科毕业生名单,使用随机方式确定须进行检测的学生名单,并提供给各学院。
2. 各学院教务办(教学秘书)根据教务处提供的名单,收集整理需检测的毕业论文(设计)电子文档(只需毕业论文(设计)正文),以专业名称建立文件夹,每篇文档按“学院号_学生姓名_学生学号”命名后存入对应专业文件夹,学院汇总后报送教务处。
3. 教务处汇总各学院文档后,统一交图书馆,由图书馆负责网上检测并提供检测结果报告书。教务处根据检测结果报告书情况将疑似有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报告书反馈给各学院。
4. 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疑似有学术不端行为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认定,将认定结果和处理意见报教务处。
5. 对存在争议的认定,教务处组织校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进行最终认定,并公布检测结果。
五、检测结果的性质认定及其处理
图书馆负责提供检测结果报告书,教务处依据检测报告书中文字复制比对疑似有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进行初步认定,再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进一步认定,将认定结果报教务处。
结果类别 检测结果 性质初步认定
A R<30% 通过检测
B 30%≤R<45% 疑似有学术不端行为
C 45%≤R<60% 疑似有较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D R≥60% 疑似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注:R为文字复制比,是指被检测毕业论文(设计)与非本人学术成果的文字重合字数占全文的百分比。
1. 结果类别为A类的,视为通过检测;
2. 结果类别为B类的,由学院通知学生并要求指导教师根据检测结果指导学生进行相应修改调整,修改时间至少1周,修改后的毕业论文(设计)须再次进行复检。复检后的文字复制比降至A类视为通过检测,可以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仍未通过者,则取消该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
3. 结果类别为C类的,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进行认定。若认定该论文确有较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则取消该生第一次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该生毕业论文(设计)须重新撰写。重新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须进行复检,复检后的文字复制比降至A类视为通过检测,可以参加第二次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仍未通过者,则取消该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若认定该毕业论文(设计)无较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或认为文字复制比未达到45%的,需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处理意见并附专家认定意见书报学校进行复核。
4. 结果类别为D类的,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进行认定。若认定该毕业论文(设计)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则取消该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零”分计。如其学术不端行为已造成不良影响,将视情节轻重按《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4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若认定该毕业论文(设计)无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或认为文字复制比未达到60%的,需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处理意见并附专家认定意见书报学校进行复核。
大家完成论文之后可以提前去知网论文查重网进行知网论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