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写作>知网查重>曹雪涛事件已有3人承认用错图 质疑者:仍有疑点需要解答

曹雪涛事件已有3人承认用错图 质疑者:仍有疑点需要解答

2019-11-20 | 作者:www.paper120.net  

     近日,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疑似论文查重抄袭一事引关注。11月13日,美国微生物学家Bik质疑曹雪涛参与完成的超过50篇论文伪造图形、图片。目前,有6篇论文的作者(5篇论文的第一作者,1篇论文的通讯作者)针对此事作出回应。其中有3人表示论文中确实用错了图片,导致文内图片重复。18日,Bik接受了 记者的采访,她对已有的回应表示满意,但认为仍有数十篇论文中的疑点需要解答。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事件回顾。    

     11月13日,美国微生物学家Bik在国外打假网站,质疑曹雪涛参与完成的超过50篇论文伪造图形、图片。目前,有6篇论文的作者(5篇论文的第一作者,1篇论文的通讯作者)针对此事作出回应。其中有3人表示论文中确实用错了图片,导致文内图片重复。18日,Bik接受了@新京报 记者的采访,她对已有的回应表示满意,但认为仍有数十篇论文中的疑点需要解答。

     11月15日起,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曝18篇论文造假,论文实验图片有PS痕迹等消息在网上热传。截止发稿时止,在最初曝出曹雪涛论文造假的国外学术交流在线平台PubPeer上,能检索到有上述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涛的论文已超过40篇。

在这些以曹雪涛为作者或者通讯作者的论文里,出现了两次实验结果图像完全一致;一幅实验图中,局部点图多次“复制、粘贴”,两幅实验图中,部分一致,部分疑似有增添、删减等PS操作的现象。《中国新闻周刊》查阅到这40多篇论文中的35篇,其中曹雪涛担任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的文章有29篇。在这40多篇文章中,目前有4篇被更正勘误,有一篇2008年发表于《生物化学杂志》的论文被撤回,该期刊2018年的影响因子为4.106。

       对于这些质疑,曹雪涛于15日下午回复《中国新闻周刊》时表示,“我现在刚到上海实验室,要把这些事情查一下。我知道大家关注这个事情,查完了,我会给大家一个回复。”

       这些被疑造假的论文发表时间从2003年一直延续到2018年,绝大部分在曹雪涛供职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期间发表。文章多见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免疫学杂志》、《生物化学杂志》等国内外期刊,还有文章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主办的《自然-免疫学》,另有一篇论文2014年被《科学》杂志收录。但当时,应该没有进行论文查重

       曝出曹雪涛论文图像异常的人,是曾供职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Elisabeth Bik博士。Elisabeth Bik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16年起,她就辞掉工作,专职调查各类论文图像异常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

      Elisabeth Bik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早在2014年,她无意间发现了曹雪涛作为通讯作者的三篇论文有着可疑之处。这三篇论文中,有两篇分别于2004年、2007年发表在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主办的《生物化学杂志》上,另一篇2005年见于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主办的《临床癌症研究》中。这三篇都存在着上述类似的图像问题。

       其中,发表于《临床癌症研究》的那篇文章在2015年进行了勘误,勘误意见称:采用流式细胞仪、蛋白质印迹法(获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分析细胞或组织中表达情况信息的手段)等得到的实验图像中1A,3B–E,4、5A和5E不正确,作者提供了新的版本,这些更改不影响本文章的阐释或结论,作者对此错误表示遗憾。对此,Elisabeth Bik称,“《临床癌症研究》是高影响因子的杂志(2017年影响因子10.2),我认为更好的举措应该是撤稿。” 

       目前,在PubPeer上,已经有超过40篇曹雪涛作为论文作者的文章被质疑。Elisabeth Bik解释说,在一定条件下,实验出现图像的多次“重复”是有可能的,比如,蛋白质印迹法采用相同的实验控制条件和样本,采用相同的组织切片,图像会呈现相似性,但这样的相似性应该在该出现的地方。而就流式细胞仪来说,即便用同样的样本,细胞最终落点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只是会大体位于同一象限,大体位置接近,但绝不会每次一样”。

          生物学家 Elisabeth Bik发现,在2014年开启、2016年发布的关于过去20年、国际上40种期刊20000多篇论文的研究报告中,有3.8%的论文,共计782篇图像存在问题。这其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则是有意为之,这一比例她推断约占一半,另一半是“诚实或者无意的错误”。Elisabeth Bik以曹雪涛2018年发表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一篇论文举例称,两张流式细胞仪实验图像完全一致,每张图像的百分比也一致,这有着“诚实错误”的可能性,可能同一个图表插入了两次。

            采访中,生物学家Elisabeth Bik多次强调,她只是将可能存在问题的图像和论文标注出来,至于这样的图像是否构成学术不端,最终要看期刊的裁决,而期刊只有前期审查,才可能杜绝这样的现象。她还称,图像的复制粘贴、PS只是她能够观察到的科研作弊手段的一种,只是冰山一角。

          1989年,气功热席卷中国,在钱学森的带动下,很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气功进行研究。当时正在第二军医大学攻读硕士的曹雪涛,与其导师叶天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高也陶,在上海大学主办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气功外气的抗肿瘤作用及增强免疫 功能机理的实验研究(一、二)》两篇文章,其研究方法是让气功师对接种了肿瘤细胞的小鼠发放外气,每次30分钟,一共4次。

实验证明了气功外气对体内抗肿瘤转移、阻止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宿主存活期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如今,在对曹雪涛论文的质疑声中,这两篇论文也被重新提及。

           

           曹雪涛,男,1964年7月出生,山东济南人,免疫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 [1]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

1981年曹雪涛进入第二军医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医学学士、博士学位。1990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教授、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主任。2000年至2004年担任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免疫学教研室主任。2004年至2010年担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2005年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至2015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2015年至2017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2017年担任南开大学校长。


讨论交流

发表评论